小小志愿者化身“分类小老师”,垃圾分类宣传暖人心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9:1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台雪超 通讯员 由晓燕

8月29日,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枣行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角,是一群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小志愿者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村庄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绿色之风。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小志愿者们早早地集合在枣行村的广场上。他们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手持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小志愿者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

活动开始,小志愿者们深入到村庄的各个角落。有的来到村民家中,耐心地为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介绍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分类。一位小志愿者举着手中的宣传卡片,对一位老奶奶说道:“奶奶,像您平时用过的电池、过期的药品,这些都属于有害垃圾,可不能随便扔,要单独放在一起,交给专门的回收人员处理,不然会污染环境的。”老奶奶听后,连连点头,表示以后一定会注意分类。

还有的小志愿者在村庄的主要道路上,向过往的行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他们主动与行人交流,询问大家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并现场解答大家的疑问。遇到一些不太理解的村民,小志愿者们就会反复讲解,直到对方明白为止。一位路过的叔叔对小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这些小朋友真是太棒了,这么小就懂得宣传环保知识,我们大人更要支持啦!”

在村庄的垃圾投放点,也有小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认真观察村民们的垃圾投放情况,发现有分类不正确的,就会礼貌地提醒村民重新分类。有一位村民正准备将一袋垃圾扔进“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小志愿者赶忙跑过去查看,发现里面有一些可回收的塑料瓶,便微笑着对村民说:“叔叔,这些塑料瓶可以回收再利用,应该放在可回收物里哦。”村民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马上将塑料瓶挑出来,放进了正确的垃圾桶。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北宅街道枣行村的小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责任编辑:崇真

台雪超

向内认知,向外行走。用文字和思考,给你加点料!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