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棣丰街道咸胜男携“非遗”绒绣赴京参展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16 106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 通讯员 刘春迪

近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工匠国际交流推介活动在北京启幕。来自棣丰街道的省级“非遗”绒绣第六代传承人咸胜男,携绒绣技艺赴京参展。她飞针走线,既延续着传统工艺的文脉,又以创新手法为古老绒绣注入时代气息;更以一技之长带动乡邻以手艺增收,让这门指尖上的艺术,在丰收的季节里绽放出文化与民生交融的熠熠光彩。

为让绒绣贴合现代生活,她将传统工艺与当下审美结合,开发出融入无棣古城、贝壳堤等地方元素的摆台、书签、香囊等文创产品,让古老技艺走进日常。

接过母亲创办的无棣牛氏绒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咸胜男创新采用“合作社 + 农户”模式,在王白杨村设立工坊,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多年来,她累计举办绒绣技能培训200余场,培训帮扶对象300余次,惠及10万余人(其中妇女占比超95%),目前已带动6000余人就业,仅脱贫人口就有2000余人,培训后的绣娘人均年增收达2万余元。线下,她在无棣古城开设棣州绣坊作为展示销售平台;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推广,让无棣绒绣知名度不断提升,个人也先后荣获滨州市“农民工之星”、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等荣誉,成为乡亲们眼中的“增收带头人”。

丝线在指尖缠绕成乡愁,技艺在掌心传递着光亮。咸胜男以刺绣为桥,一头连着传统古韵,一头通向现代潮流,更托举起乡亲们的增收希望。她的奋斗,正是乡村匠人赋能振兴的鲜活注脚。带着匠心温度的绣品跨越乡野,在更大的舞台绽放光彩,让乡村手艺的独特魅力被更多人看见。而这些古老技艺,也将在守正创新中迸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责任编辑:董丽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